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

為何有人說台灣的小劇場運動都是由荷珠新配開始的?







為何有人說台灣的小劇場運動都是由荷珠新配開始的?
為何有人說台灣的小劇場運動都是由荷珠新配開始的?怎麼說?荷珠新配帶來怎樣的(多大的)影響?又 小劇場運動如何而來?過程?我該如何解釋荷珠新配?還是說他代表的只是早期蘭陵劇坊的人(李國修.金士傑.劉若瑀.......)的崛起?謝謝ˊ ˋ

 

最佳解答:
為何有人說台灣的小劇場運動都是由荷珠新配開始的?

 

昂星 您好!

之所以會說台灣的小劇場運動都是由荷珠新配開始的,是因為在1962年時,老舍以『荷珠配』為基礎,改編話劇『荷珠配:六場話劇』,荷珠配被改寫為現代話劇,在當時掀起了一股話劇的風潮!戲劇大師金士傑於1980年取材自京劇『荷珠配』,運用現代劇場方式,將之改寫為『荷珠新配』,並以耕莘實驗劇團成員為主所成立的『蘭陵劇坊』,在當年實驗劇展中演出此劇,蘭姐飾演「荷珠」,李國修飾演「趙旺」,李天柱飾演「老鴇」,卓明飾演「劉志傑」,除了受到廣大的迴響,並在接下來的三年內連演33場,更獲得轟動性的成功,同時也開啟了台灣近代小劇場運動。

荷珠新配》最重要的時代意義,就是宣告在當時的戒嚴時代裡,仍然有著一群為了理想主義而奮鬥的戲劇青年們。「蘭陵」代表的是台灣戲劇的啟蒙。這部戲的劇情,是說一間酒家來了個富翁趙望,他一直想尋找失散多年的女兒,於是酒家女荷珠決定冒充他的女兒,總之就是個胡亂認親的有趣故事,「荷珠新配」中的每一個人物,無時不在假扮別人,也藉著不斷的測試別人來認同自己,並尋求別人及社會的認同。

「小劇場」(little theater)的概念和實踐可以上溯到一八八七年,法國導演安都華(Ander Antoine)的自由劇場。這種在小型劇場裡演出有嚴肅藝術企圖的劇本的演出方式,在一九一五年前後曾經在美國蔚為「小劇場運動」。(鐘明德,1996)

1984年以前,「小劇場」的說法在台灣並不流行。但在1984年馬森以「小劇場」稱呼使用公寓、地下室為據點的劇團,以及之後陸續出現的座位在三百、甚至一百以下的小型演出場地後,「小劇場」成為報章雜誌上的常用詞。至此,「小劇場」這個字詞在台灣社會的共識中是包括了三層涵義:

第一,指大約三百個座位以下的小型演出場所;

第二,指在小型演出場所所做的演出;

第三,指那些主要在小型演出場所演出的劇團(鐘明德,1999)。

荷珠新配」的成功,讓蘭陵劇坊聲名大噪,吸引許多觀眾再度走進劇場,蘭陵劇坊的成功則在當時鼓舞、刺激了劇團的成立。除了實驗劇展的吸引之外,政府在1980年開始舉辦的「文藝季」、「戲劇季」以及新象活動推展中心所舉辦的「國際藝術節」也提供許多表演的機會。因此,在很短的時間之內,台灣出現了數十個小型劇團。

參考資料來源:
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
希望以上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!
參考資料 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相關詞: 台灣大哥大,台灣論壇,google台灣,台灣銀行,台灣彩券,台灣地圖,台灣高鐵,台灣大學,台灣故事館,台灣人壽
台灣,李國修.金士傑,鐘明德,運動,蘭陵劇坊,金士傑,李天柱,劉志傑,Ander Antoine,劉若瑀其它回答:
001 回答者: 小胖 iceman 擅長領域: 生活法律 | 升學考試 2011-06-14 15:45:06 書生金士傑的多元創作  千呼萬喚終於等到金士傑醞釀已久的劇本出版,在台灣他的《荷珠新配》可能是被大學生搬演最多的劇本,如果是歐美日,他光是靠「智財」即可無後顧之憂地過日子,過去二十年台灣尚無此習慣,若真有此習慣,收集在這三冊裡的其他五個劇本,很可能因《荷珠新配》的豐收而沒機會與更多人分享。 這一切似乎都要從蘭陵劇坊的時代談起,其實除了《永遠的微笑》是表坊的製作,其他全部都在蘭陵期間創作演出的。 如果1978年金士傑沒有接下耕莘實驗劇團的團長,他大概也不會認識吳靜吉,而我們也可能不會一起從挫折中成長。他在蘭陵的第一個作品是「包袱」的動作劇,背著包袱的掙扎歷程,其實是在反映他和其他的團員上我課的心路歷程,我敢保證,最後留下來的核心團員主要的是來自他的說服,如果他不是團長,他可能早就跑掉了。醞釀創意、體驗創作、建構意義其實不需要那麼辛苦,至少應該苦中作樂。我的課正好挑戰了他們習慣的「話」劇思考模式,因此才會苦,可是金士傑「多元智慧」的潛能也從此一一覺醒。 「包袱」驗證了金士傑運用肢體語言創作的才華,但他同時也擅長用語文創作劇本,《荷珠新配》的改編,其實是二度創作,語言的靈活運用,幽默對白的轉換,使舊戲重生,金士傑在改編再創和執導《荷珠新配》的時候,他從小在家庭裡耳濡目染的京劇戲胞便不自覺的活躍起來,那時候我對他的期待是:「能夠融合京劇的身段和默劇的技巧,進而創造出一種新型的劇種。」 他需要學習默劇的技巧,他需要珍惜並善用被動吸收的京劇經驗,他的運氣真好,「新象」邀請箱島安來台演出,箱島安需要一位助手,許博允和我異口同聲地說「金士傑」。箱島安回國去了,卻在金士傑的身上留下許多默劇的技巧。許博允又邀請法國馬歇默叟來台演出,他們也見了面。在飯局中,馬歇默叟對我說:「金士傑是個默劇的天才,但要學馬派則太晚了,應該要發展屬於自己的金派默劇,這個金派默劇當然也要注入京劇的身段。」 許多留學生到了外國之後,在相互對照經驗的思考中,常常喚醒自己成長過程中曾經被忽視或抗拒的在地文化之興趣,所以我預測他從紐約回來後,必然成為新型默劇的一派宗師。非常非常意外地,他從紐約回台後的第一個作品,竟然是中規中矩,有點去動作化的話劇《今生今世》。 我終於了解,原來金士傑是個書生,既然是書生當然要把他語文創作的作品出版才是,我催促過他幾次,他就是慢工出細貨,等到有機會展現《永遠的微笑》才肯出版。除了《荷珠新配》、《懸絲人》、《今生今世》和《螢火》、《永遠的微笑》以外, 其他二個劇本《家家酒》和《明天我們空中再見》都是金士傑在文建會委託蘭陵劇坊辦理的舞台表演人才研習營中,為學員的公演所創作的劇本。
 




參考資料: 系統工程的居酒屋 1意見:

 

以上來源:奇摩知識+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謝謝

 



Orignal From: 為何有人說台灣的小劇場運動都是由荷珠新配開始的?